一、研究内容
1、通过比较重氮法、戊二醛法、碳二亚胺法在蛋白偶联中的优缺点,择优进行偶联,并测定偶联效率、特异性、热稳定性等相关性能,建立快速有效的生物偶联技术;
2、基于无机量子点独特的荧光优点,制备稳定性好、相容性好、发光效率高的量子点;
3、研究量子点量子尺寸及发射波长之间的对应关系并选择不同波长的量子点进行编码并导入微球内部,基于荧光编码微球进行免疫标记制备高灵敏度、高特 异性、快速响应型生物传感器;
4、根据抗原抗体间特异性相互作用,筛选适宜的配对抗体;
5、将表面修饰的量子点与肺癌相关性肿瘤标志物配对抗体偶联,通过流式细胞分析建立多组分标志物检测免疫分析方法;
6、构建肺癌相关性肿瘤标志物多组分免疫分析检体系,以此技术为平台,开发适用于临床的对组分肿瘤标志物免疫分析试剂盒;
7、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5篇,专利2-3篇。
二、研发目标
1、技术目标
(1)建立快速有效的生物偶联技术;
(2)建立基于流式细胞术的肺癌相关性肿瘤标志物检测免疫荧光编码微球技术;
(3)构建基于流式细胞术的对多组分肺癌相关性肿瘤标志物同步检测免疫分析平台,对CEA、Cfyra21-1等进行同步分析检测,其灵敏度、特异性达到临床应用水平;
(4)构建肺癌相关性肿瘤标志物多组分免疫分析检测体系,以此技术为平台,开发适用于临床的免疫分析试剂盒。
2、预期产业应用前景和社会、生态效益
本企业将利用本研究成果确保其未来的在体外免疫诊断试剂方面的核心竞争能力。通过本项目研究,为企业培养一批重要的技术骨干,他们将成为支撑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也将成为长春国科长期持续发展的源泉。
3、成果提供形式(授权专利、技术标准、新技术、新产品、新装置、论文专著的数量等)
(1)呈交科技报告;
(2)申请发明专利2-3项;
(3)发表论文3-5篇。
4、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博士、硕士数等)
三年内培养硕士生2名,联合培养博士生1名。引进2名中级职称、1名高级职称、技术过硬的实用人才。